国土保护是同盟立国后对郡城范围内领地的特殊保护机制,主要作用是防止敌方通过俘虏玩家直接连地攻占。解除国土保护的核心方法有三种:同盟盟主主动解散国家、敌对势力攻占国家都城,或对被保护领地执行镇压指令。其中镇压指令需满足相邻领地条件,击败守军后需等待5分钟读条才能解除保护状态。

镇压指令是解除国土保护最常用的战术手段。执行镇压时需注意两个关键条件:一是必须从己方相邻领地出发铺路至目标地块,无法直接飞地;二是需先后完成守军战斗与耐久拆除两个阶段,镇压成功后领地归属不变但保护状态消失。若镇压目标为友盟俘虏的领地,成功后可直接用于连地攻占。镇压过程中需警惕免战期影响,首次被镇压的领地将触发8小时免战期,第二次镇压免战期缩短至4小时,第三次及以上则无免战限制。
国土保护的存续与立国状态直接相关。当同盟占领郡城并立国后,即使未完全控制该郡所有城池,保护机制仍全域生效。若立国同盟失去郡城控制权(如被敌对攻占都城),国家将自动解体并解除所有国土保护。土地被主动放弃、上级同盟变更或郡城保护失效时,相关领地的保护状态也会重置。这些特性为战略部署提供了灵活调整空间。

需国土保护机制对俘虏操作有双重限制。受保护领地的俘虏方无法直接利用该领地连地推进;另俘虏方需通过镇压解除保护后才能进行战略调度。这种设计既保障了立国同盟的防御优势,又为进攻方保留了战术突破口。在实际对抗中,合理选择镇压目标或集中兵力攻占关键郡城,能有效瓦解敌方国土防御体系。

掌握国土保护机制的运作规律后,玩家可更高效地规划战略推进。无论是选择快速镇压突破防线,还是集结力量攻陷都城瓦解敌国,均需结合战场态势与同盟整体策略。该机制的存在促使攻守双方在资源调配、兵力部署等方面展开更深层次的博弈,体现了游戏战略维度的复杂性。